时间:2024年3月4日上午8:30-11:30
地点:砺志楼负一楼001室
参会人员:李玲、代俊、袁晓艳、钟流霞、陈必新、王丽霞、起雪梅、陈智、白静、何旋、周攀、龙思邑、黄馨瑶、赵建华
为了进一步规范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养》课程教学,不断提升教学效果,培养新教师,召开本次教研会。
一、课程教学规范讨论
1、讨论“签到”计分问题。
首先,按全勤20分,缺一次为0分计分,不允话学生缺课。
其次,允许学生到其他班去补课,补课学生需手工签到,使用统一的表格,并且要求学生一定要将原班的班号、老师写清楚,方便补签。
2、解决学生学习通中“讨论”部分的得分问题。
(1)本学期将以往的课程调查改为线下,印刷在学记本上,学生必须完成“课程调查”后拍照上传讨论区。注意提醒学生拍照要清楚。
(2)老师上课时可以发布讨论,学生课堂上参与,可得分。
(3)参与老师或同学发布的讨论话题,可得分。
3、丰富课程“讨论区”
(1)批改作业中发现的优秀作业老师可直接分享到“讨论区”相应的栏目,供其他同学参考学习,但需注意隐私信息的处理。
(2)“鼓圈”建议每个小组的作品由老师录制,并上传到“讨论区”中,可供大家欣赏。录制时需注意介绍本小组抽到的主题、作品的名字、创作思路、编的剧本等信息。
(3)“心灵律动操”可拍摄学生学习或者练习的小片段视频,并上传到“讨论区”中。
4、结课时,可拍一张班级大合影,增加仪式感。
5、本课程不设“取消考试资格”
本课程是考查课程,没有考试,不存在“取消考试资格”。尽量避免出现55-59分的不及格分数。我们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考核学生的考试水平,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知识,课堂活动是通过活动体验提高学生应对心理问题能力。如果个别学生课堂表现不是很好,老师可以将作业成绩打得低一些。
6、本学期开始使用《学记本》,第一节课需讲学记本的使用。但作业仍拍照上传到学习通。学记本由学生自行保管,每节课带来。
二、龙思邑讲公开课
第一次课“生命如此多彩”
1、龙思邑按流程上课,三个学生现场听课参与互动。
2、老师们提的建议
(1)第一次要有小组成员互相认识的环节,便于后面开展讨论。
选人发言是互动课中很重要的技巧,选的学生分享的内容尽量具有代表性。比如:在第一轮生命线的分享时,鼓励学生都上传,从中发现有特色的生命线,邀请他们分享。在讲课中发现的特殊学生,可以建议他们分享。可以使用“摇一摇”功能。
(2)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要进行时间限定,便于课堂流程顺利展开。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,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。
(3)总结部分可以使用毕淑敏的话结束,也可以根据当堂课学生的反应出来的情况进行调整,不统一要求。
(4)控制好课程介绍的时间,不易太长,学记本有的内容可略讲或不讲。
(5)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负性情绪,注意提醒学生如果处理不了,可以预约心理咨询。不让学生带着创伤离开教室。
(6)分享个人经历时,会出现同一事件感受不同的情况,鼓励呈现出这种不同,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。
通过本次教研会,老师们对课程教学规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同时也通过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探讨,提升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应对技巧,为下一周正式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龙思邑老师理论基础比较扎实,具备教师基本素养。对所讲授内容比较熟悉,讲授流畅。老师们也对龙老师提出了意见建议,同时也帮助全体教师提升教学技能。


